平安校园法治微课:保障妇女权益,预防处置“性骚扰”行为

在职业院校中,实训室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任。然而,随着实训设备的日益复杂、实训项目的多样化开展,实训室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国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为保障实训室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与指导方向。为确保师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实训教学活动,特制定本实训室安全指南,希望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

一、用电安全

1. 规范电路布置与设备使用:实训室电路容量、插座等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功率要求,对于大功率的用电设备,需单独拉线,防止因线路过载引发火灾。严禁师生擅自拆、改电气线路,修理电器设备;禁止乱拉、乱接电线,避免因线路混乱造成短路或漏电事故。同时,应避免多个接线板串接供电,接线板也不宜直接置于地面,以防人员踩踏损坏或引发触电危险。

2. 养成良好用电习惯:使用电器设备时,务必保持手部干燥。当手、脚或身体沾湿,或者站在潮湿的地板上时,切勿启动电源开关、触摸通电的电器设施。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得开机过夜,若确有特殊需要,必须提前向实训室管理人员报备,并采取如设置专人值守、配备断电保护装置等预防措施。实训结束后,应按照 “先关闭仪器设备,再切断电源,最后拆除线路” 的顺序操作,避免带电操作引发触电事故。

3. 电气故障应急处理:一旦发生电器火灾,首先要迅速切断电源,再根据火灾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式。在无法断电的情况下,应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等不导电灭火剂来扑灭火焰,严禁使用水或导电的酸碱泡沫灭火器,以免火势蔓延或引发触电危险。若有人触电,应尽快让触电人员脱离电源,可立即关闭电源或拔掉电源插头;若无法及时找到电源开关,也可用绝缘物体(如干燥的木棒、塑料棒等)将电线与人体分离,然后对触电者进行急救。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迅速将其移到通风干燥的地方仰卧,若触电者呼吸、心跳均停止,应在保持触电者气道通畅的基础上,立即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同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尽快将触电者送往医院,途中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

二、防火安全

1. 严禁危险行为:实训室内严禁吸烟、饮食、嬉闹,禁止使用明火电器(如电炉、热得快等)和电暖气等取暖设备,防止因明火或高温引发火灾。禁止在实训室内放置与实训无关的物品,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实训室,以减少火灾隐患。

2. 定期检查与维护电气设备:电器设备和线路、插头插座应经常检查,保持完好状态。若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和绝缘破损、老化等情况,必须立即通知专业电工进行修理。电加热器、电烤箱等设备使用时必须做到人走电断,避免设备长时间通电引发火灾。实训室内未经批准、备案,不得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以免超出用电负荷,引发电路故障和火灾。

3. 保持消防通道畅通:严禁在楼内走廊、实训室门口等消防通道上堆放物品,务必保证消防通道时刻畅通无阻。一旦发生火灾,畅通的消防通道是师生安全疏散的关键。此外,实训室应按照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定期对灭火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使用。同时,师生应熟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定期参加消防演练,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三、化学品安全

(一)化学品保存规范:

标签管理:所有化学品和配制试剂都应贴有清晰、明显的标签,注明化学品名称、浓度、危险性、保质期等关键信息,杜绝标签缺失、模糊不清或信息不全等混乱现象,防止因误认化学品而引发安全事故。

储存环境:存放化学品的场所必须保持整洁、通风、隔热,远离热源和火源,确保储存环境安全。化学品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合理存放,切勿将不相容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品混放,例如酸与碱、强氧化剂与易燃物等不能存放在一起。

限量储存:实训室不得存放大量试剂,应遵循 “用多少领多少” 的原则,严禁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及强氧化剂。对于危险化学品,必须实行 “双人领取、双人运输、双人双锁保管、双人使用、双人记录” 的 “五双” 制度,并切实做好相关记录,确保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全程可追溯。

专用储存设备:根据不同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应分类选用相应的储存设备,如易挥发的化学品需存放在带有密封装置的容器中,剧毒化学品需存放在专门的保险柜中。

(二)化学品使用要点:

了解特性与防护:进行实验前,师生应先仔细阅读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安全周知卡,充分了解化学品的特性,如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并根据化学品特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手套、防毒面具等。

规范操作:严格按实验规程进行操作,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少用化学品,或选用危险性低的物质代替危险性高的物质。操作过程中,保持工作环境通风良好,严禁直接接触化学品、品尝化学品味道、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嗅闻气味,防止化学品通过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对身体造成伤害。

禁止违规行为:禁止从校外带入来源不明的化学品在实训室使用,不准私自外借化学品,任何人不得将化学品带出实训室,防止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或因不当使用引发安全事故。

四、个人防护

1. 防护用品选择与使用:实训人员应根据实训项目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在使用前,需确认防护用品的使用范围、有效期及完好性等,并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例如,进行化学实验、有危险的机械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涉及不同的有害化学物质、高温、低温操作时,要按需佩戴防护手套,并正确选择不同种类和材质的手套,如防酸碱手套、隔热手套、防寒手套等。

2. 着装要求:按需要穿着质地合适的长袖实验服或防护服,避免穿着过于宽松或易飘动的衣物,防止衣物卷入设备或接触化学品。进行化学、高温实验时,不得佩戴隐形眼镜,以免镜片吸附化学品或因高温变形对眼睛造成伤害。在特殊场所,如存在物体坠落风险的区域,需佩戴安全帽;操作机床等旋转设备时,不穿戴长围巾、丝巾、领带等,防止被设备缠绕引发安全事故。

3. 特殊防护设备使用:在特殊的实训环境中,如存在挥发性毒物、溅射危险等,应配备和使用呼吸器或面罩,并正确选择合适的种类。呼吸器或面罩必须在有效期内,不用时须密封放置,确保其性能良好。同时,实训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熟练掌握呼吸器或面罩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

五、日常安全管理

1. 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进入实训室前,师生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实训室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做好各类记录。了解实训室潜在的风险和应急方式,熟悉紧急情况下的逃离路线和紧急应对措施,清楚急救箱、灭火器材、紧急洗眼装置和冲淋器的位置,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2. 保持实训室整洁与物品摆放有序:实训室内各种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实训室整洁和地面干燥,及时清理废旧物品,避免因物品杂乱堆积引发安全事故或影响紧急疏散。同时,要定期检查实训室的设施设备,如水龙头或水管漏水、下水道堵塞时,应及时联系修理、疏通;发现电线、插头和插座损坏,应立即更换,确保实训室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 人员管理与应急处置:实训过程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进行危险实验时至少 2 人在场,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够相互照应。若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如需在晚上以后开展实验,须提前向实训室负责人申请并获得批准。实验中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实验,向指导教师或实训室负责人报告,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得冒险作业。一旦发现火灾、盗窃等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根据情况启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

实训室安全关乎每一位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稳定发展。希望全体师生能够牢记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实训室安全规定,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操作细节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实训环境,为职业技能培养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