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川菜人工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申报
各单位:
川菜人工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申报现已开启,现将我校申报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研究方向
(一)川菜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研究
1.烹饪智能评价体系与调味料品质识别标准研究;2.川菜配方AI解析与风味数据库构建;3.川菜产业智能化场景拓展与国际应用研究;4.消费者体验感知与智能服务场景优化研究;5.绿色低碳导向的川菜智能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二)川菜人工智能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川菜人工智能科研团队建设与交叉学科协同机制研究;2.应用型高校智能化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研究;3.团餐型人才AI技术融合培养模式研究;4.川菜烹饪技能数字化评估与教学优化体系构建;5.川菜智能化背景下劳动素养智能评价与产教协同机制研究。
(三)川菜非遗技艺传承与数字化研究
1.人工智能视域下川菜文化的(海外)传承和创新研究;2.多模态川菜知识图谱与时空演化规律研究;3.川菜非遗情感计算与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发;4.川菜非遗智能采集与标准化数字档案构建研究。
(四)川菜智能烹饪装备的设计、研发及应用研究1.多场景智能烹饪装备与机器人协同研发;2.数据驱动的川菜风味智能识别与品质优化研究;3.大模型驱动的个性化智能烹饪辅助系统开发;4.智能装备标准化与低碳工艺融合研究;5.物联网与多模态交互的智能厨房系统集成研究;
(五)人工智能与预制川菜融合发展研究
1.预制川菜产业智能化升级路径与市场动态分析;2.多模态风味组学与智能调控关键技术研究;3.智能活性包装与低碳供应链协同开发研究;4.预制菜智能生产安全体系与风险预警平台构建;5.基于大数据的预制菜产品创新与消费者偏好匹配研究。
二、申报说明
1. 重点项目,每个项目资助2万元;一般项目,每个项目资助5000元。
2.申报条件
(1)牵头申报单位为高校或具有科研开发实力企业单位。优先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联合申报。项目主持人应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拥有硕士学位或以上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2)支持领域:川菜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径(绿色低碳理念)、数字化川菜大师、川菜数字化创新人才、川菜数字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川菜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川菜智能烹饪装备研发与应用、川菜数智化应用服务与转化、预制菜产业等领域的研究。(3)已获得省区市同类项目立项(重复立项)不予支持。(4)研究课题须与重点实验室资助领域和方向相关,实验室外申请人需与川菜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合作申请。
3.考核指标
(1)项目成果以科技报告、论文、专著、专利、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学术贡献等形式为主,对产业发展有较大学术贡献。结题基本要求是:重点项目是1篇SCI期刊(2区及以上)或EI或IEEE论文或2篇核心期刊;一般项目是1篇核心期刊或授权发明专利1项。根据项目开展实际情况,注重加强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积极出版专著、申请专利等。(2)开放基金发出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等),应标注川菜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及项目编号,且将“川菜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英文:“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Cuisin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0, P.R. China”)列为完成单位之一,且实验室固定科研人员需作为成果参与者之一。
三、申报时间
申报人需将申请表一式三份于2025年4月8日前递交至就业与科技服务处,电子版发至邮箱:txxykjc@126.com。
2025年度川菜人工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doc
1.川菜人工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25版).pdf